蒙原羚(學名:Procapra gutturosa):是牛科、原羚屬的一種羚羊。通稱黃羊。體長100-150厘米;肩高54-84厘米;重量20-39千克。 黃羊夏毛較短,為紅棕色,腹面和四肢的內側為白色,尾毛棕色。冬毛密厚而脆,但顏色較淺,略帶淺紅棕色,并且有白色的長毛伸出,腰部毛色呈灰白色,稍帶粉紅色調。臀部有白色的斑,不算大,但十分明顯,尤其是冬季。鼠蹊腺發達。它的四肢細長,前腿稍短,角質的蹄子窄而尖。
棲息于半干旱的草原,草食性,性喜群棲,集群的時間比較長,移動的距離和范圍也大,一般在春季和秋季進行大規模遷移。性喜群棲,集大群生活,在春季向北遷移時曾經觀察到達6000-8000頭的集群。在夏季牧場雄性從群中分離出來。蒙原羚也善于奔跑,時速為90千米左右。分布于中國、蒙古和俄羅斯。
瘤鴨(學名:Sarkidiornis melanotos) 大型鴨類,個體較綠頭鴨大,體長48-60厘米,體重大可達2.5千克。雄鴨上嘴基部有一膨大的黑色肉質瘤,頭、頸白色,綴有帶紫色金屬光澤的黑點,尤以頭頂至后頸為密集,從而在從頭頂至后頸形成一條閃紫色金屬光澤的黑色縱帶。上體黑色,具藍綠色和紫色光澤。白色,兩脅具淡灰。雌鴨嘴基無肉質瘤,個體較雄鴨小,余同雄鴨。棲息于林木稀疏的開闊森林和森林附近的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澤地帶。常成數十只的大群活動,非繁殖季節亦集成上百只的大群。善游泳,游泳輕快而敏捷,尾抬得較高。主要為青草、草葉、稻谷、植物種子等植物性食物,也吃蠕蟲、水生昆蟲。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和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南部和南美洲東北部。
麋鹿(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是偶蹄目、鹿科、麋鹿屬的哺乳動物,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動物,屬于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體長170-217厘米,尾長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厘米,體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體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體重可達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角較長,每年12月份脫角一次。雌麋鹿沒有角,體型也較小。雄性角多叉似鹿、蹄子似牛、尾端有黑毛,麋形狀特殊,沒有眉杈。頭大,吻部狹長,鼻端部分寬大,眼小,眶下腺顯著。四肢粗壯,主蹄寬大、多肉,有很發達的懸蹄,行走時帶有響亮的磕碰聲。
麋鹿原產于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國家濕地生態環境監測,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求偶發情始于6月底,持續6周左右。曾經廣布于東亞地區。后來由于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為了供游獵,殘余的麋鹿捉運到皇家獵苑內飼養。到19世紀時,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一群。在西方發現后不久被八國聯軍并從此在中國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國購買并繁殖到255頭,并在1983年將部分個體送回中國。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歸家鄉,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
截至2020年9月,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在中國的種群數量約8000頭,已有24個省份引進麋鹿,飼養點和放歸地總共81個。
溫馨提示:以上是關于肇慶國家濕地生態環境監測“本信息長期有效”的詳細介紹,產品由廣州澳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為您提供,如果您對廣州澳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信息感興趣可以聯系供應商或者讓供應商主動聯系您 ,您也可以查看更多與安全防護產品項目合作相關的產品!
免責聲明:以上信息由會員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布會員負責,天助網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天助網不涉及用戶間因交易而產生的法律關系及法律糾紛, 糾紛由您自行協商解決。
風險提醒:本網站僅作為用戶尋找交易對象,就貨物和服務的交易進行協商,以及獲取各類與貿易相關的服務信息的平臺。為避免產生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相關產品前務必 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過低的價格、夸張的描述、私人銀行賬戶等都有可能是虛假信息,請采購商謹慎對待,謹防欺詐,對于任何付款行為請您慎重抉擇!如您遇到欺詐 等不誠信行為,請您立即與天助網聯系,如查證屬實,天助網會對該企業商鋪做注銷處理,但天助網不對您因此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
聯系:tousu@tz1288.com是處理侵權投訴的專用郵箱,在您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歡迎您向該郵箱發送郵件,我們會在3個工作日內給您答復,感謝您對我們的關注與支持!